关于 6G 标准制定中构建中国话语权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
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,6G 技术作为通信领域的前沿方向,其标准制定对于全球通信产业的格局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,中国在 5G 领域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,拥有庞大的市场、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,这为中国在 6G 标准制定中争取更大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,要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,构建强大的中国话语权,仍需要政策制定者从多方面进行战略布局与精准施策。
一、强化基础研究投入与创新生态建设
政府应加大对 6G 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,设立专项科研基金,鼓励高校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前沿性、探索性研究,针对 6G 的超高频段传输、太赫兹通信、智能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领域,给予长期稳定的资金扶持,吸引顶尖科研人才投身其中,突破技术瓶颈,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原创性成果,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系统,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,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效对接,加速技术转化与应用推广,加强国际合作交流,鼓励国内科研团队与国外先进研究机构开展联合研究项目,拓宽国际视野,提升中国在 6G 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。
二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与集群优势形成
政策制定者需引导通信产业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合作,打造完整、高效的 6G 产业链,支持通信设备制造商、芯片厂商、终端厂商等加强技术研发合作,共同攻克 6G 核心技术难题,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,通过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研讨会、联合研发项目等形式,促进信息共享与技术交流,实现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与协同创新,培育壮大 6G 产业集群,以重点产业园区为依托,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发展,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创新优势,政府可在土地、税收、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,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,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6G 产业高地。
三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创新
人才是 6G 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的关键,政策制定者应制定针对性的人才政策,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,在教育层面,优化高校通信工程、电子信息等专业的课程设置,增加 6G 相关前沿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,培养适应 6G 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,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项目,通过实习实训、企业导师指导等方式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,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实用型人才,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,制定优惠政策,吸引全球顶尖的 6G 技术专家和科研团队来华工作或交流合作,建立国际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,为海外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,充分发挥其在 6G 标准制定中的智力支持作用。
四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组织与规则制定
中国应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(ITU)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(3GPP)等国际标准制定组织的活动,争取在 6G 标准制定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,政策制定者可通过外交渠道、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,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标准制定方面的沟通与协调,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标准制定规则,加大对国际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,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、具有专业素养和谈判能力的标准化人才队伍,提高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,加强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在 6G 标准制定方面的合作,共同推动全球 6G 标准的统一与兼容,拓展中国 6G 技术的国际市场份额。
五、促进应用场景创新与示范推广
丰富的应用场景是 6G 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,政策制定者应引导各行业积极探索 6G 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创新,如工业互联网、智能交通、远程医疗、智慧城市等,通过组织开展应用示范项目,展示 6G 技术的优势和潜力,推动行业应用标准的制定和完善,在工业互联网领域,支持企业开展基于 6G 的工业自动化控制、智能物流等应用示范,总结经验教训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和标准规范,加强跨行业合作与交流,促进不同应用场景之间的技术融合与业务协同,拓展 6G 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,为 6G 标准制定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和需求导向。
在 6G 标准制定这一关乎全球通信产业未来格局的重大进程中,中国政策制定者肩负着重要使命,通过强化基础研究、推动产业协同、加强人才培养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以及促进应用场景创新等多方面举措,构建起强大的中国话语权体系,使中国在 6G 时代能够引领全球通信技术发展方向,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,同时也为全球通信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,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中国必须抓住 6G 标准制定的机遇,以坚定的战略决心、科学的政策引导和有效的行动措施,在国际通信领域展现大国担当,书写中国通信的新篇章。